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黃老之學與道家思想

《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
作者:陳鼓應 注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北京商務印書館重排版序〉重點擷取
1 黃老大膽推測:
  戰國百家爭鳴,黃老獨盛,可說是顯學中的顯學。例如保存在《管子》書中的材料,多屬黃老道家的遺著(其中以〈內業〉〈心術〉上、下與〈白心〉為代表)。又如《呂氏春秋》這一巨著中,黃老學說成為該書的主體思想。《莊子》外、雜篇吸收了不少黃老的思想;荀子的自然觀和認識論直接來自黃老思想;《易傳》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思維方式以及〈繫辭〉「天尊地卑,貴賤位矣」等等思想觀念可能受到《黃帝四經》的影響。

2 黃老道家思想:
  春秋末的老子到戰國中其崛起的黃老學派和莊子學派之所以統稱道家,由於他們都以形上之道為宇宙本體之最高範疇,並以道德統攝性命之學。道家各派間雖有很大的殊異特點,但各派都有以「道」統攝眾說的氣概。
  道家的開創者老子,首次視人的思想視野從現象界提升到「道」的領域,從而將道與物的關係納入到整體性的理論建構中,闡發自然、無為、虛靜、有無等學說,凡此皆化為黃老與莊學等後繼者共同倡導的哲學論題,一如孔、孟、荀共同發揚人、禮、孝悌的人倫德行(儒、道在視角上最大的不同,不完全是在政治議題上,而在于道家從事哲學思考,儒家僅著眼于社會文化層面)。

3 黃老重要特點:
3.1 引法入道:周代禮制社會到春秋末已成禮崩樂壞之勢,戰國時代法制應時而興,為治理政局所必需,黃老道家迎接時代思潮,乃在道論的前提下,援引禮、法以入道,《黃帝四經》開篇便揭示「道生法」的宗旨。
3.2 主時變:老子提示行動要掌握時機(「動善時」),黃老更加強調主時變──掌握時代動脈,推動政治社會變革。
3.3 君臣各司其職: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意指不妄為就什麼事情都做得好。黃老轉化而為君主「無為」而臣下「無不為」──君主掌握基本方針政策(「主道約」),不得越權干預下位者職務,各級官吏專職分工,各盡其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